編譯:felix, panews
在快速發展的區塊鏈領域,即時交易已從奢侈品轉變為必需品。去中心化金融應用、支付系統、游戲和高頻交易不斷突破傳統區塊鏈的性能極限,對實時處理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MegaETH、Monad 和 Hyperliquid 正是在這場重新定義交易速度和可擴展性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述,MegaETH 作為一種新興的二層擴容方案,其對實時性能的極致追求,承諾近乎瞬間的出塊時間和極高的交易吞吐量,已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然而,Hyperliquid 和 Monad 憑借其獨特的區塊鏈性能優化方法,使得這場競爭更加白熱化。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三種解決方案的優勢、架構和權衡,以期理清哪種方案可能在即時區塊鏈交易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MegaETH
MegaETH 是一款專為以太坊設計的二層擴容解決方案。其核心優勢在于對實時區塊鏈性能的專注,為那些對響應速度要求極高的應用提供超低延遲和高可擴展性。
關鍵特性:
- 延遲和速度:MegaETH 的區塊時間在 1 到 10 毫秒之間,每秒處理交易量高達 10 萬筆 (TPS)。
- 專用節點:MegaETH 采用以排序器為中心的模型,為節點(排序器、驗證器和完整節點)分配專用角色,從而簡化執行流程并減少冗余。
- EigenDA 集成:MegaETH 利用 EigenDA 來確保數據可用性,使其能夠在不影響可靠性和性能的前提下實現擴展。
優勢:
MegaETH 的架構旨在追求速度和效率,使其在競爭激烈的二層擴容領域中脫穎而出:
- 低延遲:其近乎即時的交易處理速度使其成為高頻交易、游戲和支付系統的理想選擇。
- 高可擴展性:通過在毫秒級內處理區塊,MegaETH 避免了其他二層擴容方案在高峰期經常面臨的擁塞問題。
- EVM 兼容性:與以太坊生態系統完全兼容,確保與現有去中心化應用 (dApp) 的無縫集成,同時保持安全性。
Hyperliquid
雖然 MegaETH 專注于實時性能,但它面臨著來自 Hyperliquid 和 Monad 的激烈競爭,這兩個平臺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來優化區塊鏈交易。
Hyperliquid 是一款完全鏈上的永續合約交易協議,構建于其自有的 L1 區塊鏈之上,并針對低延遲和高吞吐量進行了優化。通過整合現貨、衍生品和預發布市場到其平臺中,Hyperliquid 引入了高性能共識機制 HyperBFT 和 HyperEVM 計劃,旨在通過高效的流動性聚合來擴展其生態系統。
- 愿景:Hyperliquid 致力于通過提供高速、去中心化的市場基礎設施來重新定義交易體驗,對金融機構和大型交易者極具吸引力。
- 市場專業化:其獨特的現貨和永續合約市場組合,實現了無縫流動性聚合和快速結算。
Hyperliquid 的技術棧包含更廣泛的金融原生功能,例如借貸、治理和原生穩定幣。Hyperliquid 基于其 HyperBFT 共識機制,實現了 0.2 秒的出塊時間,同時在所有組件中保持一致的狀態,從而確保性能、流動性和可編程性。擁有超過 26.2 萬用戶,每秒處理 20 萬筆交易,Hyperliquid 將自己定位為去中心化市場基礎設施的領導者。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Hyperliquid 提供了 Builder Codes 功能,允許其他 dApp 和中心化交易所 (CEX) 通過按交易付費的方式無縫集成其流動性。Builder Codes 不僅擴大了 Hyperliquid 的覆蓋范圍,還激勵外部平臺利用其高性能交易基礎設施,從而增強流動性并擴大其網絡效應。
Monad
Monad 重新設計了 EVM 架構,通過并行執行來實現高吞吐量。通過解決以太坊順序交易處理的局限性,Monad 實現了新的效率和可擴展性水平。
- 愿景:Monad 旨在提供最先進的區塊鏈性能,同時保留去中心化特性,為 L1 可擴展性樹立新的標桿。
- 并行執行:Monad 的架構支持跨多個 EVM 實例并發處理交易,確保與現有用戶和開發人員的工作流程無縫集成。
- 完全兼容性:Monad 確保字節碼 EVM 兼容性和以太坊 RPC 兼容性,并集成了最先進的內部優化,而不會改變開發體驗。
Monad 引入了流水線技術來優化交易執行、共識流程和狀態同步,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效率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延遲。利用源自 HotStuff 的自定義 MonadBFT 共識機制,該協議支持強大且去中心化的驗證器集合,同時實現快速的區塊最終確定性。
關鍵創新包括 MonadDB(一種專為以太坊狀態訪問而定制的專用數據庫),以及樂觀并行執行(以最小的開銷確保高吞吐量)。Monad 將共識層和執行層分離,進一步增強了可擴展性,使開發人員能夠構建既需要卓越性能又需要低延遲的應用。
Monad 的突破性進展使其成為企業級應用的強大平臺,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構建高吞吐量 dApp 的工具,同時保持以太坊兼容性并擁抱區塊鏈創新的未來。
對比
通過對 MegaETH、Hyperliquid 和 Monad 的關鍵指標進行評估,我們可以全面了解各自的獨特優勢和權衡。本次對比將重點關注延遲、吞吐量 (TPS)、EVM 兼容性、用例、最終確定時間 (TTF) 和去中心化權衡。這些屬性突出了在確保實際效用和性能的同時,擴展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

延遲:
- MegaETH 在 L2 交易的超低延遲 (1-10 毫秒) 方面表現出色,適合需要近乎即時響應的應用,例如高頻交易或競技游戲。
- Hyperliquid 的亞秒級延遲針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優化,可實現快速訂單執行和無縫交易體驗。
- Monad 的并行低延遲執行,確保即使在高負載網絡下也能保持穩定性,支持各種 dApp。
吞吐量 (TPS):
- MegaETH 的吞吐量超過 10 萬 TPS,強調大規模應用的可擴展性。
- Hyperliquid 利用其專有的 HyperBFT 共識和 L1 優化,實現了 20 萬 TPS。
- Monad 的最大 TPS 為 1 萬,專注于平衡高性能與去中心化。
EVM 兼容性:
- MegaETH 的完全 EVM 兼容性確保開發人員和現有 dApp 的無縫接入。
- Hyperliquid 集成 HyperEVM,這是一個針對金融市場用例的定制版本。
- Monad 重新設計的 EVM 支持高性能執行,同時保持與以太坊工具和標準的兼容性。
用例:
- MegaETH 瞄準游戲、交易和支付系統,強調實時交互和高可擴展性。
- Hyperliquid 專注于金融市場,為衍生品、現貨交易和做市商提供基礎設施。
- Monad 的多功能性支持各種 dApp,特別是那些需要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 dApp。
最終確定時間 (TTF):
- MegaETH L2 交易實現近乎即時的最終確定性 (10 毫秒),但在以太坊 L1 上完全結算大約需要 7 天。
- Hyperliquid 的 1-2 秒 TTF 在低延遲和共識機制之間取得平衡。
- Monad 在 1 秒內完成交易,提供了速度和安全性的實用結合。
去中心化權衡:
- MegaETH 的中心化排序器設計犧牲了一些去中心化,以實現 L2 實時性。
- Hyperliquid 以市場為中心的架構優先考慮低延遲和高吞吐量,而不是去中心化。
- Monad 的設計力求保持平衡,利用并行執行和延遲狀態更新來優化性能和去中心化。
結論
MegaETH、Hyperliquid 和 Monad 各自為區塊鏈生態系統帶來了獨特的創新,滿足了不同的需求:
- MegaETH:在延遲和 TPS 方面表現出色,成為實時應用的理想選擇,但其中心化排序器設計引發了關于去中心化的討論。
- Hyperliquid:憑借其 HyperEVM 和流動性集成在金融市場中勝出,但在其他 dApp 類別中不如 MegaETH 通用。
- Monad:在去中心化和性能之間取得平衡,利用并行執行來提高 TPS 并支持各種應用程序。
哪一個領先?這取決于用例:
- 在交易和流動性方面,Hyperliquid 憑借其專注于金融領域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
- 對于一般的 dApp 可擴展性,MegaETH 憑借其實時性能和更廣泛的應用范圍處于領先地位。
- 對于需要高吞吐量和去中心化的應用,Monad 的并行化 EVM 為優先考慮去中心化的開發人員提供了更佳選擇。
主要觀察:
- MegaETH 的權衡:通過犧牲部分去中心化,MegaETH 實現了無與倫比的速度,使其對交易和游戲等實時系統極具吸引力。
- Hyperliquid 的專業化:Hyperliquid 憑借其速度、流動性聚合和無縫交易基礎設施在金融市場脫穎而出,但其通用性相對較弱。
- Monad 的平衡:Monad 通過其并行執行模型在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之間取得平衡,為開發人員提供高吞吐量,同時又不損害 EVM 兼容性。
MegaETH、Hyperliquid 和 Monad 之間的競爭凸顯了區塊鏈發展的一個關鍵方面:目前沒有一種解決方案可以主導所有用例。每個平臺都在其領域表現出色,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獨特價值主張。對于開發人員和企業而言,決策通常取決于具體的應用需求,無論是速度、市場流動性還是去中心化的可擴展性。
這些項目還強調了區塊鏈基礎設施不斷創新的重要性。隨著采用率的增長,行業必須協調可擴展性三難困境與用戶對低費用、高性能和強安全性的期望。協作進步,比如集成來自不同生態系統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推動下一波區塊鏈突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些平臺突破了可能的邊界,為更快、可擴展和高效的去中心化系統鋪平了道路。
最終選擇哪個,取決于開發人員和用戶的優先級:速度、去中心化還是專業化。
以上就是對比分析MegaETH、Monad與Hyperliquid:誰能引領高性能區塊鏈?的詳細內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